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、岁月更迭,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,下面为大家整理了高适《自蓟北归》原文及翻译注释,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![]() 《自蓟北归》原文 
	《自蓟北归》 
高适 驱马蓟门北,北风边马哀。 苍茫远山口,豁达胡天开。 五将已深入,前军止半回。 谁怜不得意,长剑独归来。 《自蓟北归》译文 
	  策马驰奔在蓟门之北,北风呼啸边地马鸣声哀。 
	  远望山口只是苍茫一片,走出峡谷才见胡天豁然大开。 
	  五将已经深入敌境,前军只有一半返回。 
	  还有谁怜惜我这个失意之人,只好弹着长剑独自归来。 
《自蓟北归》的注释 
	  蓟(jì)北:指蓟门以北。蓟门,在今北京西南。 
	  驱(qū)马:驰马。 
	  苍茫:空阔辽远,没有边际。 
	  豁(huò)达:豁然通达,形容开朗。 
	  五将已深入:汉宣帝时,曾遣田广明等五将军,率十万余骑,出塞二千多里击匈奴。 
	  止半回:只有半数生还。长剑独归来:《战国策·齐策》载,冯谖为孟尝君门客,未受重用时多次倚柱弹剑而歌“长剑归来”,后受到重用。诗人用此典指自己未受重用,报国无门。 
简短诗意赏析 全诗极富塞外特色,真实感人,不论是对胡地景色的观察,还是对历史事件的记述都深深打上诗人塞外生活的烙印。先写南行出发时悲寂的的景象,继而刻画塞外独特的风光,有近有远,形象生动;随后旷远的景象又触发了诗人对时局的深深思索,当收回眼光回到现实中时,诗人更感悲愤莫名,感慨自己壮志未酬,报国无门。全诗言辞悲壮、苍凉,将诗人自身哀伤的感情渲染的无以复加。 作者简介 高适(704—765年),字达夫,一字仲武,渤海蓨(今河北景县)人,后迁居宋州宋城(今河南商丘睢阳)。安东都护高侃之孙,唐朝中期名臣、边塞诗人。曾任刑部侍郎、散骑常侍,封渤海县侯,世称高常侍。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,卒赠礼部尚书,谥号忠。作为著名边塞诗人,高适与岑参并称“高岑”,与岑参、王昌龄、王之涣合称“边塞四诗人”。其诗笔力雄健,气势奔放,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、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。有文集二十卷。 更多古诗词的原文及译文: 1、“陆游《夜泊水村》”的原文翻译 2、“范成大《重阳后菊花二首》”的原文翻译 3、“晏几道《鹧鸪天·九日悲秋不到心》”的原文翻译 4、“魏大中《临江仙·埋没钱塘歌吹里》”的原文翻译 5、“吴文英《齐天乐·与冯深居登禹陵》”的原文翻译  | 



